新闻资讯 - 酒文化|古代饮酒那些事儿
酒文化|古代饮酒那些事儿
时间:2024-01-11点击量:


在古代,酒为百礼之首,酒被赋予各种特殊含义,古人饮酒多讲究场合,共饮佳酿是一件很庄重的事。比如春游踏青、出征壮行、祭祀丧葬、宴亲飨客、洗尘饯行等等,这些重要场合几乎都离不开酒。

一、祭祀


古代祭祀是一件大事,包括祭天地、山川、鬼神、祭社稷、祭祖先等等。祭祀需要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。不论王家宗庙的祭献,还是民间祀祖,都以酒祭祀。中国古代虽有酒禁,但祭祀饮酒却是不受限制的。

从远古以来,酒就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。

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,在中国古代,巫师利用所谓的"超自然力量",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都要用酒。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,酒作为药,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。

在古代,统治者认为:"国之大事,在祀在戎"。祭祀活动中,酒作为美好的东西,首先要奉献给上天、神明和祖先享用。

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《周礼》中,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。如祭祀时,用"齐"、"三酒"共八种酒。

主持祭祀活动的人,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,原始社会是巫师,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,并为人祈福禳灾。后来又有了"祭酒"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。

二、大酺日饮酒


酺,也称赐酺,是古代皇帝在有酒禁的情况下,因改换代、新帝登基、改元、册立皇太子等喜庆大事而下诏,特许全国或局部地区的人们饮酒的日子。

商、周时期、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所谓的“礼制”,防止因酒废政,便开始设立了禁酒政策,甚至用法律的形式禁止官民饮酒。周初的《酒诰》便是专门用来禁酒的法律,它规定:”群饮,汝勿佚。尽执拘以归于周,予其杀。“

秦汉时期,也是禁止人们饮酒的。汉文帝刘桓时还颁布了“三人以上无故群饮,罚金四两”的律令。表面上如此,但实际上酒是不可能禁绝的,因为统治者本身为了敬神祭祖和享乐就不能弃绝对酒的需求。

唐代,凡遇改元、册立太子、公主出嫁和吉兆出现时也多有大酺:例如,唐太宗李世民“立晋王治为皇太子,大赦,赐酺三日。”

宋元以后,由于酒禁制度名存实亡,民间饮酒实际上已经相当普遍,所以大酺之举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,就比较少见了。

三、出师、祝捷饮酒


古代的文人好酒,与酒有关诗词创作数不胜数。军队的将士也好酒,对于他们来说,酒有助于壮胆立威、作战杀敌。酒能使怯者勇、疲者振,是鼓舞士气的良药。

历代统治者常常在出征时賜酒以壮军威,作战时赏酒激励士气,班师后颁酒以酬战功。祝捷庆功的胜利之饮,较之出师之饮似乎更受重视。

四、迎宾、待客饮酒


古人进酒曰献,回敬曰酢,劝酒曰酬,酌而酬酢曰醮。尊卑地位不同,长幼身份不一,敬长赐贱都有礼规。要求长者、尊者依礼必正;少者、卑者受礼必从。周代筵礼中,主人敬酒,先从几上取杯,洗净后再斟酒,斟满后双手捧递,客人双手接,一饮而尽,后置空杯于几上。客人回敬亦如此。

古人将饮食不仅仅看作日常生活行为,而且视之为学礼、施礼,从而达到“成人”“合天”的一种重要手段。酒更是“成礼”的饮料,所以只要有客来访,但凡有条件的,必以酒相待。

《诗经》云:“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。”“明酒斯飨,日杀羔羊。”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说:“乡饮酒之义,主人拜迎,宾于庠门之外入,三揖而后至阶,三让而后升,所以至尊让也。”

周朝时如此热情迎宾待客,周以后,同样盛情以酒飨客。唐宋以来,人们继承了古人热情好客的优良专统,这从他们的诗句中便可见一斑,一直到现代,宴请待客,酒都是少不了的角色。

五、饯行、接风饮酒


践行,古代又称祖席、祖筵等。是人们为某人送别时而特设的酒宴。据汉代应劭《风俗通义》说,祖席、祖筵本是古代人祭祀祖神脩(xiu同修)的仪式,由于祖神脩喜欢旅游,对水路旱路都非常熟悉。所以人们出远门时总要设酒祭祀他,以祈求—路平安。后来,此习逐渐演变发展,形成了饯行饮酒的习俗。

古代达官贵人多饮酒设宴,宴席上人头攒动,觥筹交错,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。

古人是十分更感情、重友谊的,他们不妄交朋友,而一旦相知、相交,建立了友情,则倍加珍楷,不会轻易舍弃。这种真挚的情谊平日往往深藏心底,不易显露,而在离别饯行之日却因酒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临别饯酒,实际上意不在酒,而在于这种浩渺无际、深沉无底的情意的交流与贮存。这便是古人把酒饯行的真谛。这种以酒饯別,在唐代达到了高潮。

接风,又称洗尘、洗泥,是设酒宴招待远方来客的习俗。此俗古代早已有之,只不过当时不叫“接风”、“洗尘”而已。“冼尘”、“接风”之词的出现,大概是宋代以后的事。直到今天,“接风”、“洗尘”仍常常挂在我们的嘴边。

除了大酺日饮酒,以上几个方面的饮酒习俗现在依然在用,有些习俗的由来和最开始的寓意无从考究,很多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,有的在简化,有的在消失,有些最基础的形式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并流传到了至今。